
反駁Dcard感情版熱門文章|🌸 愛自己,才有力量去愛人 🌸
Share
總是記得每個人的生日、紀念日,禮物挑得既貼心又周到,卻怎麼也想不起,上一次為自己挑一份禮物,是什麼時候。
你是不是這樣的女人?
你總是笑著說「沒關係」,其實你也會累、也會想被擁抱。
這不是你不夠堅強,而是你太習慣把別人放在第一位。
太多女人、太多媽媽,為家庭付出一切,卻在深夜裡偷偷落淚,覺得自己被忽略了。
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體貼、要無私,彷彿犧牲才是愛的證明。
但親愛的,真正的愛,不是犧牲自己來換取的,而是從愛自己開始。
那麼你呢?
你有多久,沒有把自己放進優先順序裡?
你願不願意,開始為自己做選擇,而不是只是被選擇?
❝ 真正的愛,是從愛自己開始 ❞
在Dcard看到這篇文章: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的謬論
先來總結這位匿名作者的觀點,作者認為:
- 常常聽到『先愛自己,自然會有人愛你』,其實是錯的。光會愛自己而不懂得愛人,還是不值得被愛。
- 學會快樂是要在愛自己跟去愛人之間取得平衡,而不是什麼學會愛自己就能變的快樂。這句話,對,也不對。
對的是:生命中的一切,從來都關乎 —— 平衡。(這就是吸引力法則/物理裡說的,能量守恆)
過度以自我為中心,可能會讓人困於孤島;而一味忽略自我,則容易淪為他人期待的影子,失了本心,也失了喜悅。
然而,不對的地方在於,並不是作者所說的,愛自己才會快樂。「愛自己」從不是快樂的保證,而是通往快樂的覺察與選擇。
愛自己是什麼?
先來說說我對“愛自己”的看法:愛自己是清楚自己內心的感受後做出決定,在每個選擇裡都不委屈自己,溫柔而堅定地把自己放在值得的位置上。
當一個人真正學會愛自己——不是表面的犒賞、不是片刻的慰藉,而是深刻地與自己的內在對話、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渴望——她會變得敏銳而清晰,知道什麼滋養靈魂,什麼只是短暫的填補。
這樣的人,怎麼會讓自己長久地不快樂呢?因為她明白,快樂不是目標,而是一種對生命選擇的回應。
愛自己,是一種成熟的智慧,是一種溫柔的範圍感,知道什麼能靠近、什麼該放手;不是自我中心,而是一種內在的穩定與豐盈,讓她有餘裕去愛人、也有界線去保護自己。
所以,真正的快樂,從來不在愛自己的「結果」裡,而是在每一次選擇自己、理解自己、溫柔以待自己的過程中,自然流動的果實。
言簡意賅,當你學會愛自己,你會知道,什麼能讓你快樂。
延伸閱讀:女人如何愛自己?
吃好、睡好、買名牌,當然能帶來一時的滿足,但這些只是外在感官的撫慰——
若你以為這就是「愛自己」的全部,那麼你只是學會了取悅自己,還沒有真正認識自己。
當一個人過度依賴外在世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,那份「愛」便成了一場幻覺。一旦外在的條件失衡、失去供養,你也將失去愛自己的能力。
真正的愛自己,是向內走,是與內在和解,是願意靜下來傾聽自己的渴望與恐懼。
你會知道,什麼是你想要的,什麼是你值得的。
你不會再強迫自己討好誰、委屈自己留在不適合的關係裡。
你會明白,讓自己快樂,是責任,不是奢望;
而愛自己,是根,是源,不是表演。
愛自己的底層邏輯,是接納完全的自己,這是讓自己快樂的基礎。
真正愛自己的人,不會與剝奪你快樂的人糾纏,因為她早已學會:不與靈魂為敵,是對自己的基本尊重。
為什麼要先愛自己,再愛別人?
因為真正愛自己的人,會有能力辨認出什麼關係讓自己消耗、什麼人值得付出。
這段話,我理解作者的掙扎,但也感受到一種對「愛自己」的誤解。
如果一個人真的懂得愛自己,又怎會長久地感到寂寞呢?
愛自己,從來不是築起高牆、不去靠近他人,而是學會誠實面對內心的渴望,並勇敢地為那份渴望行動。
如果你知道陪伴讓你快樂,那就去尋找與你頻率相合、彼此滋養的人;
如果你發現關心朋友、主動維繫情感能讓你感受到連結與溫度,那就去做。
這不是討好,而是自我實現。
我們在一段關係中,真正感到委屈與疲憊的時刻,往往是在付出愛的同時,心裡卻默默期待對方能「看見」、能「回報」我們的好。
這樣的期待,不一定是錯,但它往往不是純粹的愛,而是一種渴望被愛、缺愛的表現。
當我們習慣從對方身上尋找愛的證據,其實也透露出:我們對自己的愛,還不夠穩固,所以才需要從別人身上索取愛來證明,我,是值得被愛的。
我們常常不自覺地,把自己的空缺、渴望、恐懼,投射在別人身上。
「我對你這麼好,你為什麼不更愛我?」▶️ 這不是愛,是索取。
「我不能沒有你」聽起來浪漫 ▶️ 其實是恐懼與依附。
唯有當內在是滿的,我們才不需要「索取」,而是自然地流動出愛,進入更健康、不依賴的關係循環。
愛自己,不是只給自己好處,而是不再委屈自己。
因為真正愛自己的人,會有能力辨認出什麼關係讓自己消耗、什麼人值得付出。
她會在關係中保有自尊與柔軟,能愛,也能離開。而當你帶著這樣充盈而平和的心,去愛人時,那份愛,是溫暖的,是無需交換的,是自由的,自然也會吸引來懂得珍惜你、也有能力愛你的人。
愛別人,也需要學習
我非常認同這名Dcard匿名作者的其中一個論點:愛別人,也是需要學習的。
很多人以為愛是一種本能,但其實愛需要學習。它不是一蹴可幾的技巧,而是一種持續不斷的覺察與練習。我們可能在關係中受過傷,或從原生家庭中學會了錯誤的表達方式,但正因如此,才更需要有意識地去學習愛——不是只愛別人,而是連同自己一起被愛著。
愛,不只是情感的衝動,也不只是對一個人的喜歡。愛需要學習,因為每個人表達與接受愛的方式都不同。你以為的付出,對方未必感受到;你想要的陪伴,對方可能不懂得給。
成熟的愛不只是本能,更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。唯有在一次次愛與被愛的經驗中,我們才真正懂得:愛需要學習,也需要選擇。
學習如何愛別人的同時,也是我們學會人生課題最重要的一環。
愛,讓我們學會傾聽、溝通、尊重與理解。
愛,讓我們明白界線不是距離,而是保護彼此的空間。
愛,讓我們在爭執中練習不攻擊,在沈默中也不逃避。
當你懂得傾聽、尊重、建立界線,不再一味取悅、不再用犧牲換取認同,你會發現,這種方式更接近一種成熟的愛。它不只是激情或感動,更是一種穩定與自我認同的延伸。
學會愛自己,才有能力去愛別人
在學習愛別人的過程中,你成長了、也療癒了自己。當你因此成為更好的人,這何嘗不是學會愛自己的行為呢?所以,當我們在思考如何愛別人時,其實也正在一步步貼近真正的自我。
延伸閱讀:女人如何提升自己?
當我們願意學習愛、練習愛,我們才能真正地去愛別人,而不讓愛變成壓力或束縛。
成熟的愛不是完美的愛,而是有意識、有選擇的愛。是你明白自己能給什麼,也尊重對方需要什麼。
但是如果你不會愛自己,你永遠學不會愛別人。因為沒學過「好好愛自己」的人,無法真正健康地愛人。
很多人以為「付出」就是愛。但有沒有想過:我這樣愛,是對方真正需要的嗎?還是只是我滿足自己的期待?
▶️ 真正的愛,需要理解與共鳴,而不是單方面的給予。
▶️ 愛不是「你需要我怎樣我就怎樣」,而是「我願意理解你,同時也不遺失自己」。
就像前面所探討愛自己的表現,你沒有一個“愛自己”時與自己的內在溝通的階段,了解什麼讓自己快樂,你不會了解自己真正的情緒需求與界線,就容易在愛裡迷失。你會一再迎合、討好,直到失去自己。或是總想改變對方,控制對方的行為,以換取內心的安全感。
愛需要學習,也值得學習。因為每一次更溫柔、更真誠的相處,都是你邁向成熟的愛的一步。你不是天生就知道怎麼愛,但你可以練習得越來越好。
所以,不必擔心「付出太多不被珍惜」,因為愛自己的人,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關係,更不會逗留在不被珍惜的關係裡。
她知道,真正的愛,是不會讓你委屈的。
這就是為什麼 —— 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。
🌟《雙倍寵愛企劃》🌟 不只是買給自己的禮物,而是重新定義——什麼才是「真正的愛自己」。
我們以為愛自己,就是吃好、睡飽、買點名牌。但這些「寵愛」,如果只是為了填補內在的空虛,終究是短暫的療癒。
真正的愛自己,是選擇不再將就,是不委屈自己討好誰,是懂得離開剝奪你快樂的人。
當你真正愛自己,你也會開始吸引那些,懂得回應你愛的人——
愛自己的人,才能真正去愛人。
所以,這一次的「雙倍寵愛企劃」,不是為了鼓勵你更自戀,
而是想溫柔地提醒你:
愛自己,不是奢侈,而是一種日常。
從選擇一份珍貴的飾品開始,
送給那個總是在付出卻終於學會珍惜自己的你,
也送給那個讓你感受到愛的人。
你值得擁有一份讓你快樂的關係,無論是對自己,還是對那個在乎你的人。
🎁 活動期間,凡購物滿 NT$2888,即可享受「送自己也送她」的雙倍優惠,我們將送你 NT$1750 能量訂製項鍊一條,送給那個讓你感受到愛與力量的她(或他),也送給那個終於學會珍惜自己的你。
👉 馬上去逛逛